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16-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统计公报》,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建设资金投入86.9亿元,较上年增加12.85%。
土壤修复仍然任道而重远
根据2018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73.69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15.09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158.60万平方千米。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2011年)相比,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1.23万平方千米,每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量不足1%。
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2014年数据),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1.16万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面积为172.12万平方千米。根据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全国岩溶地区现有石漠化土地面积10.07万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底,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级 为4.76等。其中,一至三等耕地面积为6.32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24%;四至六等为9.47 亿亩,占46.81%;七至十等为4.44亿亩,占 21.95%。
土壤治理建设规模投入持续增长
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16-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统计公报》,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建设资金投入86.9亿元,较上年增加12.85%。
作为“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净土保卫战收官之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土壤环境管理、土壤环境咨询服务、修复工程实施和土壤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部分事件的发生对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与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