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记·sbobet官网

×

新闻动态

回顾浅谈 | 2016-2018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情况
 发布时间:2020-10-15   来源:利记·sbobet官网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概况。循环经济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是国家战略。2007年,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首次将循环经济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

        2008年,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3年,国务院发布《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全流程管控理念,推动消费减量和垃圾减排,提升废弃物利用水平。2017年5月4日,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指出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54.6%左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一、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1. 产业形成较大规模

2.png

        中国再生资源利用量情况

        再生资源利用量持续增长,2008年,中国再生资源利用量超过2亿吨,2016年,再生利用量超过3亿吨,其中回收量2.56亿吨,进口量0.59亿吨。

        2016年,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的从业人口已超过2000万人。2016年,全国进口废钢216万吨,其中来源于日本186万吨,占总量86%左右。2016年,全国进口有色金属废料527.5万吨,进口金额达84亿美元。2016年,全国进口废塑料735万吨,来源于日本占总量的11%左右。2016年,全国进口废纸2850万吨,同比下降3%左右。

        2.新型回收利用模式正在形成

        互联网+模式、逆向物流模式;垃圾分类收运、预处理、两网融合、分类处理处置、统筹规划。

        3. 国家政策催生一批再生资源行业的“国家试点”

    ;    主要有:一是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二是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三是餐厨试点城市、四是再制造试点基地、五是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二、未来3年将不断强化循环经济制度供给,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资源循环利政策总体框架。总体思路:加强评价监管、发挥市场活力、强化制度供给、突出方式创新。突出实现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核心,完成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15%,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54.6%两个指标。

        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再生产品和原料推广和使用制度、一次性消费品限制使用制度、循环经济标准和认证制度、循环经济评价制度、绿色信用管理制度。

        1、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率先在电器电子产品、汽车、铅蓄电池、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等领域推行。建立重点行业生产者责任延伸信用评价制度,适时发布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情况年度报告。

      ;  2、深化循环经济评价制度

        建立以主要资源产出率、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为核心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将循环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政府评价的内容。对国家确定的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园区循环化改造等试点示范单位进行评价考核。

        3、推进绿色信用管理制度

        通过“信用中国”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公示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黑名单”等信息。建立企业循环经济信用评价制度,将企业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信息、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安全环保信息、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质量信息等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支持开展企业绿色(环境)信用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作为信贷审批、贷后监管的重要依据。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在循环经济相关补贴、优惠政策等方面优先支持,对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采取联合惩戒措施。

        采取园区循环化改造行动、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行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建设行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建设行动、“互联网+”资源循环行动、京津冀区域循环经济协同发展行动、再生产品再制造产品推广行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创新行动、循环经济典型经验模式推广行动、循环经济创新试验区建设行动等十大行动。

        特别是园区循环化改造行动和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建设行动,更是重点。

        园区循环化改造行动。制定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行动》,各地要制定本地区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方案,明确改造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其中,长江经济带的化工、轻工等涉水类园区,京津冀地区的冶金、建材和石化等涉气类园区和工业集聚区,珠三角地区的石化、轻工、建材等园区要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园区外企业逐步“退城入园”。鼓励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率先开展循环化改造。发布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指南和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纳入园区考核体系。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园区循环化改造予以支持。到2020年,国家重点支持100家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推动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建设行动是以企业和行业为载体,建设50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开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建设。发布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加快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动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化工废渣、赤泥等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拓宽利用途径,提升利用水平。

        “互联网+”资源循环行动。制定发布《“互联网+”资源循环行动方案》,支持回收行业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推广“互联网+回收”新模式。建立重点品种的全生命周期追溯机制。支持互联网企业参与各类产业园区废弃物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园区产业共生平台建设。逐步形成行业性、区域性、全国性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在线交易系统和价格指数。在30%的地级以上城市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平台,再生资源、产业废弃物年在线交易规模超过5000亿元。

        京津冀区域循环经济协同发展行动。统筹规划京津冀地区的再生资源、工业固废、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一批跨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重大示范工程,在北京、天津等城市率先建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京津地区为核心推进再生资源专业化规范化回收体系建设;在京津冀地区探索建立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跨区域资源化消纳利用的综合体系试点;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改造提升现有回收、拆解和再利用基地和园区;依托河北现有产业基础,建设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结合滨海新区、渤海新区、曹妃甸等国家级新区、园区建设,构建跨城市、跨地区产业链接,推动生产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创新行动。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循环水平为核心,开展循环发展宏观战略、制度创新、政策机制和重大共性或瓶颈式技术装备研发,推进资源利用效率与循环水平的基础理论和评价机制研究,加强赤泥、碱渣等大宗固废减量与循环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生物质废物高效利用成套技术与大型装备产业化、新兴城市矿产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等的研究,深化固废循环利用管理与决策共性技术创新,加强典型区域循环发展集成示范模式示范。

        循环经济典型经验模式推广行动。总结凝练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典型经验、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典型模式案例,结合工作实施向全社会推广发布。分领域、分行业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指南。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途径,宣传循环经济典型案例和试点示范经验。采取组织现场推广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等方式,加大对典型经验的推广力度。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的力量,面向各级领导干部、政府及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推广。

        循环经济创新试验区建设行动。选择若干地区、行业开展循环经济创新实验区建设,探索形成循环经济核心制度和模式,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选择部分行业试点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开展目标回收制和企业回收联盟试点;开展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制度试点,探索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的具体措施;选择部分区域、部分行业开展产品分享、服务分享、信息分享试点。

        三、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2017年,国家发改委根据《循环经济引领行动》(发改环资[2017]751号),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8〕502号),今年,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对各地报来的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方案进行了评估。确定了符合条件的50家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单位的公示名单

        序号 基地名称

        1四川成都市长安静脉产业园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2广西贵港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3广西钦州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4宁波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5北京朝阳区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6江苏扬州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7陕西韩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8河北北方(定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9青岛西海岸新区静脉产业园

        10山东滨州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11青海西宁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12河南兰考县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13甘肃平凉市崆峒区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 ; 14安徽黄山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15云南大理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16江苏江阴市秦望山产业园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17江苏常州市新北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18河南周口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19甘肃兰州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20浙江金华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21重庆洛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22陕西神木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23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24山东肥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25浙江台州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26浙江衢州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27山东诸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      28广东东莞市海心沙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29四川南充市嘉陵区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30山东临沂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31河北邯郸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32广西南宁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33四川宜宾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 34山东聊城市国环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35山西长治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36河南濮阳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  ;  37江苏新沂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38湖北襄阳市老河口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39四川绵阳中科绵投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40山西大同富乔驰奈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   41江西南丰县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42河南镇平县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43湖北松滋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      44江苏无锡市惠山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45吉林长春宽城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46河南光山县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47福建漳州市陆海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48浙江浦江县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49江苏徐州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 50河南济源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