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记·sbobet官网

×

新闻动态

我国环保产业园区发展概况、主要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0-01-28  来源:利记·sbobet官网

        摘要: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环境问题,加之国家对环保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我国环保产业及集聚产业区面临着发展的重大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介绍了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园区的发展背景,梳理了国家环保产业相关政策文件,阐述了我国主要环保产业园区的基本情况和区域分布,分析了区域差异.从政策、技术、资金及区域发展等方面总结了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环保产业园健康快速发展。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治理的重视,进入21世纪,环保产业异军突起,并保持稳定增长。2009年全球环保产业规模达到6520亿美元,同比增速远高于全球经济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和未来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环保产业将进入发展的黄金期 。环保产业园作为环保产业的集聚区,是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最关键的载体,也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加速器。自1992年国家批准建设首个环保产业园———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以来 ,我国环保产业园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在空间上也呈现出典型的区域差异。与此同时,我国环保产业园发展面临着一些共性的问题,束缚着园区乃至整个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加以完善,才能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园区良性发展。

        1 我国环保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1. 1 环保产业园区发展背景

        目前,全球节能环保产业总体上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各国之间的差距较小 。我国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就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

        从政策上看,我国高度重视并保障环保产业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规划和报告中均对发展环保产业的内容作了相关部署(表1) 。此外,各省、区、市也出台发布了相应政策文件,鼓励并规范引导环保产业的发展,如《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7)》等 。

        自环保产业提出以来,其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为3 个阶段:1)初期发展阶段(1990—2000 年)。环保产业从国家层面被政策文件提出并被界定,该阶段规模增长缓慢,年收入总额维持在2000亿元以下 。2)快速增长阶段(2001—2011 年)。随着我国出台环保产业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五” 规划),国内环保产业市场逐步打开,投融资体制机制日趋完善,环保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3)全面发展阶段(2012 年至今)。环保产业被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及“十三五”专项规划相继发布,环保产业发展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上,成为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政策红利开始显现,据《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18)》统计,2017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3500亿元,较2016 年增长约17.4%。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将超过2万亿元。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集聚和区域分布集中趋势。从领域分布上看,主要覆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四大板块,共集聚了约90% 的环保企业和95%的行业营收和利润。从地域分布上看,有近半数企业集聚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环保企业的营业收入占比为62. 1%,超过了中、西部和东北3个地区之和。而按省(区、市) 划分来看,北京、浙江、广东、江苏四省(市)贡献了全国近52% 的营业收入,其中,北京市贡献超过23% 。

        1.2 环保产业园发展历程

        王焱等 曾根据推动政策的差异,将我国环保产业园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1)环保产业发展政策推动阶段;2)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推动阶段;3)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政策推动阶段。代表园区分别有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及南海国家生态工业园等。笔者根据我国环保产业整体发展的阶段划分,同时综合考虑应对我国环境问题的产业需求,将我国环保产业园区的发展分为以下3个阶段。

         (1)以水处理产业为核心的探索建设发展期(1990—1999年)。在此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刚刚起步,产业集聚还在摸索阶段,仅有宜兴市及沈阳市建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环保产业园区或基地。结合我国提出“抓重点流域区域,以重点带全面”的污染防治工作思路,从该阶段开始重视水体污染防治,依托流域治理的水处理产品及成套装备市场需求较大,产业园区主营产业以水处理产业及其相关延伸服务业为重点发展方向,领域相对单一。

         (2)水、气、固产学研一体化综合发展的快速建设期(2000—2010年)。在此阶段,我国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天津子牙、北京朝阳区为代表的多个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及资源化产业园区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批复建设,并形成了典型发展模式。以烟气治理为主营行业的环保产业园开始显现,如盐城环保产业园。随着“十一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推动,水处理及污染防治类产业继续在园区建设中蓬勃发展。总体看来,该阶段应对各种环境介质污染防治的综合类环保产业园不断建立,园区朝着生产、研发及服务的多元方向发展。

       (3)高标准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期(2011年至今)。自“十二五”初节能环保产业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形成专项规划以来,环保产业园的建设开始围绕节能产品、绿色清洁能源等领域发展,园区建设及产业发展日趋规范,技术革新速度加快,正朝着高标准、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主要代表园区有2014年成立的贵州节能环保产业园等。

       1.3 环保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分布

        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带动和推进了我国环保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截至2018年,我国经原环境保护部和有关部委批准创建的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共3个,国家级环保科技产业园共9个 。各园区分布及概况如图1及表2所示。

        我国12个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及基地有7 个分布在东部地区,占比为58%,中部和西部分别分布有2和3个,占比分别为17% 和25%。中、西部地区环保产业园发展和建设进度仍较为缓慢。12个园区中有7个为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另外5个采用企业化运行的管理模式;东部地区中企业化运行园区所占比例为57%,中、西部地区合计占比仅为20%。

        除国家部委批复的12个园区外,我国各地方也有部分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在某些产业领域特色鲜明,详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地方基础较好的园区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的省(市),均为地方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中、西部地区很少。

        2 中国环保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国环保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自2014年贵州节能环保产业园获得批复成为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以来,近5年间尚未有其他园区戴上“国字帽”。同时,据调查,环保产业的名不副实现象存在于很多挂牌的环保产业园区当中,园区实际运行和发展停滞不前。因此,在实际推动环保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工作中,在政策保障、区域协调发展及企业创新驱动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

         (1)缺乏国家层面配套政策,部分地方政策效果欠佳

        我国国家层面制定并出台了多个重大政策及文件,鼓励并大力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但缺少关于环保产业园区建设的专项扶持政策或相关标准,使园区发展建设动力不足且规范程度欠佳。

        地方层面,虽然我国近年来部分地区出台了部分配套政策推进环保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但是绝大部分政策停留在理论和原则层面,可操作性不强,使园区管理工作和企业具体发展缺乏有效指导 。

        综上,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推动并规范环保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利于全国各区域园区的统筹发展。

        (2)区域发展不均衡,企业同质化严重

        与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一致,我国环保产业园区域化差异明显。主要环保产业园区在东部地区的沿海地带分布较为集中(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数量和质量均位于全国前列;中、西部地区园区发展较为滞后,且集聚发展效果不明显。

       与此相反,全国园区内企业则呈现出较高的均质化,环保服务业比重较小,企业规模整体偏小,产业集中度较低,产品及技术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和国际环保企业相比,同时导致园区特色不明 。

 ;        (3)园区内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驱动带头作用

        当前,我国多数环保产业园区内的企业仍以产品、装备制造及三废处置为主 ,研发能力相对不足,从政策及资金投入上均无法保障,导致园区整体创新能力较差,应对突发及新型环境问题能力有限。同时,环保产业园内企业大多享有来自政府的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依赖性强,盈利渠道单一,抗风险能力低,缺乏独立发展的能力,很难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业领军及龙头企业,不利于带动园区的发展.

        3 建议

        (1)完善园区发展政策体系,建立国家相关标准及评价体系

       国家相关科研院所及产业协会应深入调研全国环保产业园区建设及发展现状,分类建立不同模式园区的建设准入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国家层面的园区推动政策标准体系。指定并建立国家层面环保产业园区管理专项机构,规范并指导全国园区发展,形成良性管理机制。

       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头作用,细化完善相关资金、土地及人才引进等园区建设的配套政策,确保可操作、能落地,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节能环保产业入驻产业园。地方政府应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及评价体系定期对园区绩效实施监督和第三方评估,制定必要的奖惩机制,推动园区优质发展。

        (2)依托区域产业特色及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推进园区建设

       针对区域差异,重点结合中、西部区域实际产业发展,选择若干环保技术条件良好、龙头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分层级、分批次建设一批富有地区产业特色的、区位优势突出、集中度高的环保产业园区和基地,构建技术开发、成果孵化、设备制造、工程设计、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特色环保产业集聚区。建设模式可以现有工业园为依托,设立“园中园”或对现有工业园就地改造等方式。

        根据区域环保市场需求,总体规划布局园区选址、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等,如在重点流域防治区域,优先发展建设以水污染治理产品生产、装备制造及相关服务业的环保产业园区;在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的区域,优先发展建设以固体废物资源化及处理处置产业为核心的园区。针对已建的园区,可根据区域环境治理需求,完善产业门类或适当调整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与区域市场的紧密关联。

        ( 3)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推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企业研发人员引进力度,优先鼓励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申报节能环保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或科技支撑项目;针对园区主导产业建立相应园区孵化基地和产学研中心,引导企业及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并市场化。鼓励支持同类企业强强联合,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以及上市融资等途径,不断做大做强,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同时整合技术和人才优势,精简工作流程,提升企业运作效率,从而形成在资金、技术、人才及管理等方面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推进并引领园区向国际化高端园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