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记·sbobet官网

×

新闻动态

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018年环保产业评述和2019年发展展望
 发布时间:2019-02-15  来源:利记·sbobet官网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这句话令人振奋。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年,全面打响,对20个省、自治区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情况“回头看”成效显著,推动解决了一大批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环保压力得到有效传导,相关法规政策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企业治污动力显著提升。

    2018年,发展中风险与机遇并存。这一年,环保产业紧跟政策导向,积极融入新时代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局,成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企业创新能力继续增强,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升,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环保产业总体呈现可持续发展态势。

    展望2019,我国环保产业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节点,虽然社会各界对环保产业发展既有期待又有困惑,但环保市场依然保持较高增速,前景广阔,未来大有可为。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环境质量趋向好转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是2018年各地的重点工作之一。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在政府监管、企业跟进、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方面协作下,2018年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正趋向好转。随着农村污水和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的开展,水污染治理行业市场总体仍呈上升趋势。

    在工业废水治理方面,政策和标准的加严,带来了市场机遇,也推动了行业进步。 2018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了船舶水污染和饮料酒制造业的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并制定了屠宰及肉类加工、制浆造纸、制糖、陶瓷、炼焦化学、玻璃制造等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指南。此外,还制定出了农副食品加工、酒和饮料制造、畜禽养殖、肥料制作、水处理等多个行业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科学有效地指导了各类工业废水的排放和治理。这些政策标准的实施,推动工业废水治理更加规范化。

    在城镇污水处理领域,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在2018年持续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专项督查、回头看等工作的加强和实施立案处罚,对环境企业治理工作和安全、稳定运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让企业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有效促进了这项工作全面推进。随着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的开展,各地正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同时,管网修复方面的新技术和新装备大量涌现。

    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我国“十三五”的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将从2.17亿m³/d提升至2.68亿m³/d,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所需投资金额也将达1500多亿元。新一轮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正在路上,污泥处置工作也任重道远。虽然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了污泥的初步减量化,但距离实现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作为新增领域,农村污水处理近两年一直处于爆发式增长状态。2018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随着《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颁布,四川、辽宁、陕西等地相继制定了农村污染治理行动方案,为农村水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政策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农村污水处理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优先考虑成熟可靠和运行维护要求低的工艺,鼓励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通过不断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水环境治理体系。产业发展也推动了技术进步。在水污染治理领域,活性污泥法及各类变形工艺以及膜生物反应器仍广泛应用于各类城镇和工业园区综合污水处理系统中;纳米技术、催化氧化技术、辐射技术等新兴技术也逐渐开始被市场接受和采纳。

    随着环保税、排污许可证的实施,加上各地环保政策持续加码,2019年的水污染治理市场仍将蓬勃发展。围绕“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歼灭战”,各类污水处理专用机械、市政管网、污泥处理处置等设备,以及膜组件、药剂等环保产品仍将有极大的市场需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推进,将促进小型化、自动化、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和生态养殖、种植等领域蓬勃发展。“加强江河湖库水生态系统保护”,将促进区域综合修复建设工程的防渗系统以及河道生态修复等新型装备和产品制造业的发展。随着《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等措施的实施,“流域与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工作展开,将促进工业废水处理的核心设备、高端材料及药剂的生产制造,同时水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以及应急管理平台和软件系统的发展将令业内瞩目。

    多学科融合、产业和技术融合、系统思维是促进污水治理行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源、厂、网、河联动,以信息化和智慧化手段为依托的厂网河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污水处理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经过清库行动后,PPP项目的发展趋向规范,国家对PPP入库项目从严审查,产业整体上开始从增量扩张逐步向存量优化演替,PPP项目正走向理性发展的正常模式。

    全面推进蓝天保卫战,对产业发展提出高要求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更为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排放标准,加之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强化督查等工作的开展,成为推动地方和企业的改造动力,也对环保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几年来,煤电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国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0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的71%。2018年,全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任务为4868万千瓦。目前,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已近尾声,非电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已成趋势,市场空间较大。2018年,钢铁超低排放开启非电烟气治理大幕,河北、天津、河南等地陆续出台方案,明确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持续进步。比如,低低温电除尘和湿式电除尘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水泥窑烟气尘硝一体化治理技术已被推广应用,电除尘技术将继续向超低排放、节能降耗、协同控制、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在袋式除尘方面,新型内外滤袋式除尘器结构开发、预荷电袋滤新技术、袋式除尘系统智能化网络化技术、褶皱滤袋新产品开发等取得重大进展。在脱硫脱硝方面,脱除燃煤烟气中三氧化硫、发展低成本、高效率脱硫费废水排放技术等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大气污染治理仍是2019年的环保重点工作,非电烟气治理改造需求预期持续升温,各地陆续出台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标准,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同时,资金面逐渐放宽,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得到较大改善。随着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环境执法监督机制等完善,这将助推大气环保市场景气度提升,利好行业发展。

    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重点,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组织实施VOCs专项整治,着力补齐VOCs污染防治短板。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出台了省市级行动计划,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是中心工作之一。据悉,多项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正在持续推进。多项政策措施的出台,成为行业发展的助推剂。

    VOCs的排放所涉及的行业众多,量大面广。2018年度多个省市区根据相应的VOCs综合治理规划和相关的整治方案,公布了涉VOCs排污企业治理名单,VOCs治理行业已经成为当前阶段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之一,也促进VOCs治理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在行业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治理设施的安全问题,技术滥用问题,低价中标问题等,需要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共同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分析认为,2019年的VOCs治理工作将逐步走入精细化、持续化、规范化的轨道,通过加强源头替代、过程控制和无组织排放控制、末端治理等,实现VOCs减排。

    2018年,对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重视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将“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提升至“标志性的重大战役”的高度。《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加快车船结构升级、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等计划。与此同时,京津冀、山东等省市也陆续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攻坚方案,提出通过采取“严格源头控制、强化在用车监管、推进高排放车治理、鼓励老旧车淘汰和加强油品质量管理”等综合措施来推动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

    随着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加强,一方面新车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通过采用更先进的尾气后处理装置、电控技术等技术措施,新车的污染排放大幅降低;另一方面高排放柴油车、营运汽油车(如出租车等)和非道路机械等成为机动车污染物控制的重点。这些都将为机动车后处理装置系统及各相关零部件(载体、催化剂、传感器、衬垫以及系统开发集成)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健全在用车排放检测与维修体系、建立基于OBD检查的排放监管体系、实现新车排放控制技术提升及监管能力建设、实施高排放柴油车和非道路机械排放治理升级、加快出租车三元催化器替代等,都将成为2019年的机动车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专项行动倒逼行业能力提升,固废处置行业发展火热

    2018年,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行业整体发展火热。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利用不充分,非法转移、倾倒、处置事件仍呈高发态势,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2018年8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文中提出统筹把握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关系,明确各方责任促进固体废物协同治理,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法律支撑,综合运用手段深化固体废物管理。“清废行动2018”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进行现场摸排核实,共发现1308个问题,极大的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固废处理处置的关注,激活了固废处理处置市场。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板块,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31592万吨,综合利用量为181187万吨,处置量为79798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有78397万吨,还有73.04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被倾倒丢弃。在环保政策倒逼、综合利用政策引导、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多重作用下,工业固废处置行业总体形势一片大好,但专项行动也发现了诸多问题。比如,有些地方政府存有侥幸心理、整改不落实,甚至个别地方政府弄虚作假、带头违法,企图通过编造虚假台账等现象,来躲避督察、掩盖真相。

    虽然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逐年上升,但单种固体废物的利用较多,多种固体废物全产业链协同利用较少,再加上行业壁垒的束缚,使多种工业固废协同利用的技术创新和成熟技术的快速大规模推广受到限制。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还面临着成分复杂、难度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由于技术含量低、行业进入门槛低,简单易行的低值化资源化利用技术仍是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行业的主流。

    随着产品标准的要求逐渐升高,市场需求将倒逼行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促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向高技术加工、高性能化、高值化方向发展。此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企业还应结合当地资源环境特点及区位特征,推进区域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为6936.89万吨,其中综合利用4043.42万吨,处置2551.56万吨,870.87万吨堆存,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利用率达95%以上,相比2016年的82.8%有了长足的发展。蓬勃发展的背后,也不能忽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产能总体过剩,但地区发展不平衡,单位质量的危险废物在不同省市之间的处理价格差别巨大。危险废物处置行业还存在企业规模小、不能稳定达标以及投运率低等问题,市场集中度低,未来存在进一步整合空间。

    在环保执法趋严、处理能力却存在缺口的当下,固体废物处置价格随着需求释放节节攀升,政府需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科学管理,避免出现区域行业垄断,保障产废单位及处置企业的双方利益。

    目前,我国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已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仍很低,为此国家出台大量政策鼓励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行业的发展。以卫生填埋为主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但垃圾焚烧行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邻避效应”仍旧存在。由于国家多项相关政策的出台,垃圾分类行业发展势头正猛,国内大型环保企业纷纷发力竞标垃圾分类项目。

    在新兴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方面,报废汽车、废旧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但大量报废汽车流入非法回收网络,导致正规拆解企业处于严重不饱和状态,建议政府助力行业的发展,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施“分散回收、集中拆解”;布局环保设施共享网络,引导行业向环保拆解和废物资源化再利用方向发展;并落实汽车生产者责任制,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此外,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各省市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大规模开展,国内建筑垃圾量逐年上升。随着国家层面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政策频出,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土壤污染防治法》发布,土壤修复行业发展受瞩目

    2018年,国务院组建生态环境部,设立土壤生态环境司,负责全国土壤、地下水等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监督管理,理顺了管理机制,进一步保障了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健康发展。2018年8月31日,《土壤污染防治法》表决通过,这是我国首部专门规范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也将逐步推动土壤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通过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中国采招网等公开途径不完全统计, 2018年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约100多亿,其中工业类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仍占主要部分,合同额约70亿,而且资金规模愈来愈集中于大项目,根据统计亿元以上大项目约占一半市场规模。通过企查查APP进行关键词和筛选查询,2018年土壤修复从业企业为3830家。土壤修复行业成为环保产业最受瞩目的细分行业之一。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技术的持续升级以及修复标准的逐步细化,行业壁垒提升,预计未来企业数量增速将放缓,先期进入土壤修复行业的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竞争力,一些在细分领域专业性强的技术企业将脱颖而出。

    2018年,工业污染场地工程应用技术主要有原位加热技术、异位热脱附技术、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多项抽提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等。除工程应用外,2018年在污染土壤修复领域也涌现出一批前沿的科研成果。

    近年来,在国家风险管控的思路指导下,污染场地修复和风险管控的技术组合正在兴起,2019年将有更多场地,特别是大型复合场地,根据地块使用功能和利用规划,采用修复和风险管控相结合的修复方案。随着修复工程经验的积累,修复也将由单纯的技术和设备主导,向方案设计和工程设计主导转变,即“硬”技术向“软”技术发展,逐步摆脱“土方”工程的形象,与国际接轨。

    监测、噪声、室内健康等细分行业存在机遇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是评价考核各级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污染成效的重要依据。

    2018年,监测设备的发展,在价格更低、易于维护、运行稳定、适应恶劣环境等基础上,已经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环境监测网络,从省级到地级到县级逐步全面覆盖;监测领域,从空气、水向土壤倾斜;同时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监测指标不断增加;监测空间不断扩大,从地面向空中和地下延伸,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其中,固定污染源监测市场趋向稳定,受益于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升级改造等因素,传统固定污染源监测产品需求有所上升。此外,随着环保督察力度加强,对污染源运维可靠性需求增强,对数据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环境治理监测持续升温,一方面,空气环境监测站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水质监测发展迅速,在水域生态在线监测、水污染应急预警等方面形成巨大的市场,水质监测体系正在向更广泛的覆盖面、更系统性的布局发展。国家环境监测总站耗资16.8亿元用于水质监测站的建设和运维,这标志着水质监测站市场已经进入快速释放期。

   2018年,对大气成分分析设备需求正在逐渐显现,监测指标向组分监测、前体物监测等倾斜,力求说清污染物来源、成因与形成机理。受益于中国监测总站主导的组份网建设,各地市的需求也逐渐显现。

    在智慧环境领域,政府需求持续增加,网格化监测及微型站市场需求旺盛。环境监测要素从大气扩展到水质,监测领域不断扩大,监测网络从传统的“三废”监测发展为覆盖全国各省区、涵盖多领域多要素的综合性监测网。

    未来,环境要素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系统监测及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将融合发展。受益于环保政策与社会资本的青睐,环境监测行业也将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实现900~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五年复合增速约为20%。黑臭水体监测、小型化水质多参数自动监测、海洋监测、VOCs监测、恶臭气体监测、土壤环境监测等,都是未来的热点领域。

    作为大环保产业的一部分,环境电器市场整体向好。鉴于国内环境治理的复杂性及长期性,环境电器将在未来持续保持较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家庭净水器市场配置率不高,但行业增速显著。数据显示,2018年净水器市场320亿元,同比增长18.6%。

    因为遭遇市场转型,净化器市场下滑18.2%,但市场规模依然达到130亿元。分析认为,我国净化器市场从单纯的受空气污染影响向污染、地区经济双重影响转变,消费者逐步从恐慌性消费向理性绿色消费回归。未来,除甲醛净化器市场仍需要长期培育,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讲,甲醛净化器技术仍具备极大的改善提升空间,而性价比较高的甲醛净化技术工艺转化将成为决定未来净化器市场地位的先决条件。

    住建部《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JGJ/T440-2018)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住宅新风系统的技术标准,对住宅新风系统行业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技术要求,使住宅新风系统产品、安装、验收更加安全可靠,标准的发布会将加快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新风系统的普及具有重大意义。2018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精装修市场总体规模高达81.5万套,同比增加51.7%,而精装房产的新风系统配套率达30%,精装房市场有效带动了新风产品市场增长。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日益理性,对品牌、品质化、健康化的消费需求加大,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工业噪声作为应税污染物列入环境保护税税目,对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初步统计,2018年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总产值约为133亿元,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目前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仍然以传统降噪产品为主,突出问题是科研投入偏少,核心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少,同质化严重,但随着环境监管的加严,对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日益重视,这种现象将有所改变,例如:阵列式消声器技术已经通过专利授权的方式扩大了使用范围,引领行业技术提升和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改工作的展开以及噪声与振动方面新的各类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将为噪声与振动控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预计2019年,全国主业从事噪声振动控制相关产业和工程技术服务的企业仍将维持在总数约700家左右、从业总人数约2.6万人的规模。预计行业总产值将与2018年持平。

    戮力同心,保持定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回望2018,发展中的环保产业也遇到了不少挑战。正如樊元生会长在2019全国环保产业协会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波及到环保产业,比如,企业杠杆与地方政府债务偏高,继续举债被严格限制,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下降;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融资难、融资贵”;国际环境的不确定影响环保企业走出去,资本外流也对环保企业融资产生不利影响。

    其实,2017年底以来,我国环保产业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基本结束,新增的非电行业烟气治理及超低排放市场总体规模扩张有限,相关企业需要转型寻找出路。二是部分环保企业负债快速增加,一些大型企业的应收账款往往高达数十亿元,部分企业深陷高负债、高杠杆的泥潭,有的已经无法正常开展经营活动。PPP政策的重大调整,使金融机构普遍对相关项目收紧信贷,加剧了环保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虽然目前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等少数领域,但由于涉及到的大型骨干企业、上市公司多,且多处于行业上游,其不良后果已经开始通过产业链蔓延,相关领域设备款、工程款结算周期明显变长,行业中下游的工程公司和设备公司资金压力日益增大。少数企业的债务危机已经演变成为“灰犀牛”,正在对整个环保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和警觉。

    展望2019,环保企业要正确认识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在发展策略上要注意控制投资风险,保持健康的现金流,特别是从事生态环境PPP投资的企业,要重新审视项目风险,审慎决策。

    同时,环保产业界要保持发展定力。我国环保产业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的2019年,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中央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没有降低,反而在增强服务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将于2019年全面启动。环保高压态势没有改变,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攻坚部队,环保产业面临的任务依然繁重,环保产业市场仍将继续保持旺盛态势。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对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环保产业是重大长期利好。同时,环保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在持续改善,预计各部门针对实体经济的定向优惠政策和阶段性政策微调将逐步显现效果,这都将有力地支撑市场对环保产业发展的判断。

    2019年,全国各地的环保产业协会将努力发挥主渠道作用,做精做深政策服务,及时发现产业运行中的问题,争取政府和政策支持,探索开展资金和资本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优质优价的融资服务。同时,把握好创新的时代脉搏,深化技术创新服务,积极探索用市场化方式推动技术进步和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