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贵州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环保重点工程投资需求约629.5亿元,各级财政需补助约170亿元。但实际上,2011年~2014年,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加上中央补助资金共计约14亿元,缺口甚大。
面对资金困难的问题,贵州省环保厅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主任刘晓静建议,创新环保资金运作模式,探索“水保护基金”的运作模式和推动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拨改投”的使用模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推动生态文明先行先试。
以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水保护基金”的运作模式。“水保护基金”由公共部分和商业部分构成,更加强调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平等关系以及公私部门在伙伴关系中的全过程合作,并在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间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
目前,贵州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基本上采取无偿拨款的形式,资金投入的撬动和放大效益并不明显。专家建议,建立政策性投融资平台,探索专项资金“拨改投”的使用模式,将专项资金变成对项目的间接投资,建立起资金“投入——运营——退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破解环保投入不足难题。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设施第三方运营为突破口,整合资金、人才、技术各方面优势资源,最终做到“资金从社会中来,资金由社会使用,收益由社会分享”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