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发展建设要逐步扩展到电力、风能、清洁能源等新能源以及能源科技等多个方面的合作,实现由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参与国际全方位深度合作局面,以全面促进新能源在中国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确保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
能源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能源发展史揭示了从煤炭取代木柴开始,能源发展进程就向越来越清洁的方向发展,就是不断降低能源使用过程中碳的比例,增加氢的比例的过程。各类能源的化学构成分析是,木柴中每个分子包含1个氢原子和10个碳原子、煤炭中包含1个氢原子和2个碳原子、石油中包含2个氢原子和1个碳原子、天然气中包含4个氢原子和1个碳原子。19世纪煤炭的使用降低了碳原子的比例;20世纪石油的应用,又一次降低了碳的比例;20世纪50年代天然气快速发展,能源排放中碳的比例再一次被降低。能源的每一次更替,都在降低碳的比例,增添了更多清洁氢的成分,确切来说就是能源的“氢化”过程。这一“氢化”“脱碳”过程从人类开始使用能源已经持续了200多年。
中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
能源结构不合理、浪费严重、供需矛盾突出。中国的能源资源储藏总量不足,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更低,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的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79%。我国能源浪费现象严重,能源利用率较低。据统计,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利用率仅为30%,而发达国家高达50%,全国可回收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亿元~400亿元,每年约有200亿元~300亿元的再生资源流失浪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其对资源的旺盛需求,资源进口量不断增加,同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规能源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空气质量差、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硫和二氧碳排放国,国际环保责任压力大。经济快速增长伴随能源消耗不断加大,同时还付出了环境污染严重的代价,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能源进口来源集中、对外依存度大、能源安全问题突出。中国原油的进口来源主要在中东和非洲,分别占50%和30%。同时,由于从中东和非洲进口一般都走海上运输,运输的距离较长、运输安全问题凸显。2014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速在4%左右,达到5.18亿吨;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将分别达到3.04亿吨和2.98亿吨,较2013年增长5.3%和7.1%,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8.8%,逼近我国61%的“红线”;天然气进口量达5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31.6%。中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过大,迫切需要发展新能源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加强能源战略储备、不断推进能源转型。中国在积极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同时,必须不断勘探和开发新能源,完成能源的有序转型和有效替代,实现对能源资源的有效控制;必须把稀土资源储备与石油等能源储备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稀土资源是未来一些高科技产业的必备资源。
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新能源开发和使用效率的提高。政府应加大在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根据终端能源需求选择国家关键技术;建立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不断推动企业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使技术创新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从而提高新能源开发和使用效率。
节能降耗,将节能提升到国家政策高度。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耗已占全球的21%,却创造了11%的GDP。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是发达国家的4倍。能源效率严重低下,对单一能源的高度依赖也成为中国经济的“阿基里斯之踵”。经济的快速增长还要消耗大量能源,这就要求在能源“开源”的前提下,更要“节流”。因此,应将节能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将节能提升到基本国策高度。各类能源行业企业和能源系统要在现有的能源效率基础上提高40%。
转变职能,打破利益格局,鼓励多种资本运营。政府要逐渐从“管理”角色向“服务”角色转变,做到“宏观管理、微观放权、行业自律”,逐步实现能源的有效管理。成立“能源委员会”或“能源部”,实现政府管理层面的集中管理,让“能源委员会”的职能更明确清晰,以便实施国家能源战略、开展能源变革、确保能源安全、实现能源有效储备。逐步加大对多种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在能源投入方面的支持力度,发挥市场和民营资本灵活高效作用,促进能源领域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促进新能源在中国的普及、发展和壮大。
积极发挥“丝绸之路”能源经济带作用、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中能源合作是核心与亮点。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就是要在已有A、B线基础上完成C线和D线建设,实现能源海外市场输送的多线保障。我国能源发展建设要逐步扩展到电力、风能、清洁能源等新能源以及能源科技等多个方面的合作,实现由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参与国际全方位深度合作局面,以全面促进新能源在中国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确保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