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築是指在建築的全壽命週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綠色建築包括在建築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在同等的舒適度與服務的前提下,規劃、建造並運營比傳統解決方案效率更高、更健康且可持續性更強的解決方案。
我國目前既有建築面積達500多億平方米,同時每年新建16億至20億平方米。我國建築95%以上是高耗能建築,如果達到同樣的室內舒適度,單位建築面積能耗是同等氣候條件發達國家的2至3倍。對既有建築進行節能改造,節能減排潛力巨大。“十一五”期間,建築節能承擔了我國全部節能任務的20%。如果切實執行50%的節能標準,局部地方執行65%的節能標準,那麼,到2020年就能每年節約3.54億噸標準煤,占同期國家節能目標任務的30.7%。綠色建築在實現建築節能的同時,可為用戶提供一個舒適健康安全的室內環境,代表著世界建築的發展趨勢,前景十分廣闊。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4-2018年中國綠色建築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評出1260項綠色建築評價標識專案,其中一星級綠色建築專案標識480個,二星級綠色建築專案標識530個,三星級綠色建築標識312個。繼2011年我國綠色建築標識數量得到井噴式增長以後,2012年,2013年綠色建築標識數量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我國已獲得綠色建築星級能效標識的建築專案規模相對其他國家較小但是發展較快。發展程度低同時意味著我國綠色建築的市場空間巨大。當前我國綠色建築投資熱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其中以華東地區的江蘇、上海、浙江地區無論是綠色建築數量還是面積規模占比在全國均佔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地位,與之相對應的是上海GDP、人均收入、購買能力都處於全國前列。華南地區的廣東,湖北地區的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地位也較高。以上地區的綠色建築行業發展較快,經驗較為豐富,政府針對綠色建築的政策相對其他地區更為系統和成熟,市場需求正規模化形成,綠色建築增量成本占比較小,成為綠色建築投資的熱點地區。
此外,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的綠色建築發展水準相對較低,但意味著發展空間較大,一旦政府對綠色建築行業發展的政策形成細則化、系統化、執行有效,這些地區也將成為綠色建築投資潛力較大的地區。
資訊來源:前瞻網